书趣阁
  1. 书趣阁
  2. 其他类型
  3. 长安好
  4. 386 如日月恒长而无伤
设置

386 如日月恒长而无伤(2 / 3)


孟列的原因之一。

她想知道当年留在安东的那些暗桩,如今还在不在了,是否还可用。

孟列的回答是“一切如旧,不曾荒废”,于是常岁宁令孟列传讯于安东暗桩,让他们尽量多搜集些有关东罗国内的消息,她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东罗内政情况,才好去思量有无“对症下药”的可能。

如今则是在等暗桩那边的消息传回。

常岁宁思忖间,翻到了来自崔璟的第三页信纸。

这一页,他未再谈局势正事——但哪怕他前两页多是在说局势正事,常岁宁亦能感受得到,他皆是在为她思虑,为的是让她耳目通达,能够及时了解各处动向。

最后一页,他多是在“问”,问她的近况,以及“是否有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”,若是有,让她只管开口。

常岁宁一直看到最后几行字。

他在末尾处写道:【乞巧节将至,据闻可拜魁星。如此,便望卿多智,可百虑而无一失;更望安康,如日月恒长而无伤。】

常岁宁看着这两句祝福之言,觉得若通俗来说,这便是在祝她……多长脑子多长身体,聪明又健康?

竟然有人会在乞巧节时,祝她聪明又健康?

但想到方才喝羊汤时,有几名部下就乞巧节将至,给予了她“愿主帅早日觅得如意郎君”,“主帅瞧上哪个,只管同属下们说一声,保管给您抢来”的节日祝词……常岁宁倒觉得崔璟这个【聪明又健康】,反而更合她心意。

多智百虑而无一失,如日月恒长而无伤——

常岁宁又读了两遍,眼中不觉露出笑意。

说来,她之前还曾疑心崔璟对她的好,是欲乱她大志的好,而今一步步看来,他非但无意乱她大志,反倒是要帮着她成全她大志之人。

知她想赢,便想帮她赢得更漂亮些,让她赢得更轻松些,以她所向为自身所向——

生得这样漂亮,能力又这般出众的崔璟,偏偏有着这样的心意……这样的人,应当没有人会不喜欢吧?

常岁宁看着手中字里行间全是认真的三篇信纸,眨了下带着笑意的眼睛,将它们妥善放回信封中。

她提笔写回信。

一应正事回复不必赘述,末了,她觉着自己也该写两句节日祝词,但乞巧节是赶不上了,信送去北地需要时间……

那便中秋吧,下个月便是中秋了。

但中秋佳节,讲究人月两团圆,而崔璟被崔家除族,无人可圆,考虑到这一点,常岁宁落笔写道:【遥祝令安中秋安康,届时如无人共食月饼,共饮桂花美酒,可借吾兄一用。】..

嗯……关键时刻,阿兄还是很有些用处的。

常岁宁满意欣慰,末了,又在左下角画上了一只啃月饼的兔子,用以弥补字数不及崔璟之亏欠。

等待信纸晾干的间隙,常岁宁也没闲着,又随手拆了几封刚从刺史府送来的信。

令她意外的是,她竟然看到了魏叔易的来信。

她有好些日子没见到魏叔易的动静了,有关段真宜的也没有,她几乎已经能够断定自己是被认出来了。

这母子二人,一个赛一个怕鬼。

如今魏叔易来信,是总算克服了这份与生俱来的恐惧吗?

常岁宁好奇地展信,果见信上内容“很不魏叔易”,字里行间再没有了常见的散漫玩笑,及见缝插针的挖坑试探,就连字迹也肉眼可见地少了飘逸之感,多了份“规规矩矩”……

不似“魏叔易”,很是“魏侍郎”——有一种强自镇定之下做出来的一本正经的官气。

试图用这名为官气的冷静外衣,来掩饰背后的紧张。

他的一本正经处在于,信上所言皆是公事。

他意在提醒她东罗或有攻来江南腹地的可能,她此刻处境艰难危急,务必再三谨慎。

又与她道,圣人已松口答应再给江都增派三万兵马。

三万兵马,短时日内虽无法用于水战,但陆地上的防御也决不可松懈,对眼下的常岁宁而言,自然是不要白不要的好处。

说完兵马,魏叔易又提到了粮饷军资,信中让她不必为此忧心,他已催促户部加紧此事,秋冬的御寒之物也在筹备当中了,后续他也会跟进此事,她只管安心御敌即可。

所以,那三万兵马也好,粮饷军资也罢,都算是他替她从如今紧巴巴的朝廷手里要来催来的。

换作往常,魏叔易做了这些,言语间必然是要同她邀功,让她记他一个大人情的,但这回半个字都没提。

他也未有说起家中母亲的情况,只在信的最末尾处,缀上了唯一一句稍有私心的问话,却也仅有四字而已:【近来安否?】

常岁宁思忖了一会儿——末尾既有问话,那便是想让她回信的意思吧?

那她可就回了?

回头可别怪她故意去信吓他。

这半年来,她可是一封信都不曾主动给他写过的,她可不是喜欢故意吓人的人。

于是,常岁宁提笔回信道谢,并给予了中秋问候,想了想,顺便把重阳节也一道捎带上了。

于【谨祝重阳安康】之后,她又提笔补上一句【顺问伯母秋祉】。

写罢之后


设置
字体格式: 字体颜色: 字体大小: 背景颜色: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