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趣阁
  1. 书趣阁
  2. 其他类型
  3. 极品逍遥小王爷
  4. 第404章 风水转死人
设置

第404章 风水转死人(1 / 3)


巫师起身整理袍子,不去管仍在收子的王玉山,没有多余的繁文缛节,达成同盟的两人就此分道扬镳,棕色衣衫人走后,王太傅过了好大会才收完棋子,腾出双手捏上佛珠,他喃喃道:“一山还有一山高,怎么就不愿意跟我合作呢”

“…………”

今日秋高气爽,国子监内的老大一时兴起,带领手下学子以及诸位夫子出城登高作赋,说是登高,其实就是个小矮山罢了,京城附近没有高山,只有交错纵横的几处山脉,虽然比不得西凉山高耸入云,但也算得上是水秀山青,而且国子监的夫子和学生,能够一鼓作气登高山的屈指可数。即使白求学硬着头皮带领学子爬,估计能登顶者,也不过十之一二。为何武人总是骂“文弱书生,手无缚鸡之力”,究其根本,大抵是个这个体力,以及吃苦有关。

天下各地文人雅士,武夫将卒相互看对方不爽并且互相辱骂的情形并非从南清开始,自古有之的对头戏唱了千百年,从未间歇,虽然没有一脉相承,但双方的关系从没有相敬如宾过,白求学立志走遍南清天下教书育人,除了有践行圣人言的意思,更多的还是要不读书的人看看,文人学子其实一点不比武人差。

不过凭借一己之力就想要将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扭转变化,并非容易事,白求学做了初一,心中也是很期待能有人做十五,如此一来,他所追求的知行合一,很有可能会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标榜。

即使没有名,不为利,他隐入尘烟,也希望天下寒士能够有书可读,有文可依,他希望读书成为天下大事白求学的想法在南清并不是秘密,很多人都清楚这位老夫子心中的宏伟大愿,所以南清不读书之人,虽然也看不起书生,但却不会对这位先生造谣诋毁半句,为天下寒士学子开门路的大爱,值得他们尊重,但是其他人,那些道貌岸然的人,在他们这里就只有挨骂的份了。

似乎是文人骨子里刻着对村夫草莽的鄙夷与生俱来,不愿与之为伍,而不读书的粗人,没有什么文化,自己没什么就恨别人有什么,所以他们会觉得圣贤书上的什么道理,远远不如自己走出来的可靠,双方各执一词,自然会导致摩擦不断争执不停,文人骚客喜欢舞词弄墨,从不脚踏实地,在武人汉子看来,不过是将学的东西放在了虚无缥缈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上立足,破碎坍塌早晚的事儿,而读书人又以没读书将他们比喻为村夫草莽,时时用文字刀鞭挞。

捧一踩一无论在何时都是最简单的造势方式,今天白求学登山途中所讲道理便是围绕文武展开,一句一句阐述,深入浅出,听的国子监内随行夫子以及学生频频点头,唏嘘不已,自愧不如。

又过了一座小山,白求学下令让夫子学生停脚休息,并且在此期间开始说起了一些题外话,国子监的学生听得认真白求学讲得也用心。

“夫子,为何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?身居高位,难道不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,以民为本,让百姓过上好日子?如果整日都想着扩大疆域,与人打仗,和邻国摩擦不断,那么百姓哪里还有好日子可过?五书四经上有圣人言: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君舟民水的道理,难不成天子不读?”

发出疑问的是一名寒门学子,身上装束打扮简单,都说君子玉不离身,簪不离发,可这人非但没有在腰间佩戴玉,也没有在头发上佩戴簪子,简单了一个木棍削了之后,插在头发中,这就是此人的束发物品。

白求学看了一眼这个问出问题之人,点头先肯定其问题的合理性,而后便有模有样的解释了起来。

此人并非是氏族豪门之子,因为科举考试的缘故,有许多被埋没的才子都浮出了水面,此人就是其中之一,因为眼光独到,答卷新颖,所以便被破格调到了国子监内学习,当然白求学并不是将此人看成万中无一的人才,而是读了试卷的萧平对此人很感兴趣,甚至表露出了想要培养其当接班人的心思,所以他这个被人称为老顽固的夫子才愿意破了规矩,让其到国子监学习,顺便给萧平考验考验此人心性。

也就是萧平有这个脸面让太上师破例,换成其他人的话,这位老夫子肯定想都不想就拒绝,毕竟白求学的身份地位,在南清也是少有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。

没多久,白求学选定了一处小溪边作为今日的讲学地点,夫子以及学生看到老夫子停下,各个都放下了肩上书箱,开始揉捏已经发了酸了肩膀,小腿。

白求学已经甲子大多,但身体依旧硬朗,这些年的风餐露宿游学教书受了不少罪,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。

“圣人有言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我们看了圣人言,却不能去遵从,这是大忌,京城养尊处优,你们呐”

白求学提起自己的登山棍指了指已经坐在地上的诸多学子,被其点到的学子各个脸色通红,鲜艳欲滴,没办法,自己人吐槽很致命,特别还是自己老师。


设置
字体格式: 字体颜色: 字体大小: 背景颜色:

回到顶部